欧美关系:跨大西洋联盟的“垃圾时间”与结构性裂痕

日期:2025-07-29 14:56:36 / 人气:30



一、特朗普2.0时代:欧盟的“斗而不破”策略

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,从安全、经贸到价值观、国际秩序等多维度冲击跨大西洋关系。面对这一冲击,欧盟通过组合拳努力维持盟友框架,与美国形成“斗而不破”的局面。

(一)文化与传统渠道维系沟通

欧洲凭借与美国深厚的文化基础、传统关系及制度性渠道,保持了从元首到实务层面的密切沟通。宗教成为重要纽带,如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邀请特朗普出席,教皇方济各葬礼促成特朗普首次出国访问(原计划首访沙特),并在葬礼上实现欧美高层会面,包括冯德莱恩与特朗普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及后续会晤安排。此外,G7和北约等制度性框架使双方在外交、国防、经济领域负责人保持接触,这种高频互动虽未必能解决实质问题,但减少了误会、防止关系恶化。

(二)经贸报复停留在口头

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,欧洲虽每次都高调反对并誓言报复,却从未真正付诸行动。美国对钢铝征收25%关税、对汽车及基本商品加征关税后,欧洲均未实施对等反击,甚至取消此前宣布的报复措施。即便特朗普将钢铝关税升至50%、加征30%关税,欧洲仍仅限于口头谴责。欧洲此举有两方面考量:一是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战主要针对全球,中国才是核心目标,希望祸水东引;二是深谙特朗普虚荣性格,通过奉承而非对抗,以谈判达成目的,目前来看效果显著。

(三)俄乌冲突立场灵活调整

特朗普延续亲俄立场并减少对乌支持,欧洲则巧妙将这一立场转化为对俄施压手段。起初欧洲力挺乌克兰,拒绝谈论和平;随后迅速调整,与特朗普结成统一战线,以最后通牒方式要求俄罗斯停火遭拒后,欧美获得一致反俄契机。此外,拜登时期西方孤立俄罗斯,中断外交接触;特朗普执政后多次与普京通话,北约秘书长吕特将其解读为打破美俄对话僵局的“功绩”,进一步模糊了欧美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。

(四)正反打“中国牌”

欧洲从正反两个方向利用中国牌应对特朗普冲击。反打方面,媒体炒作“特朗普政策帮了中国”,暗示欧美应共同应对中国崛起;正打方面,调整对华关系,从批评转向强调合作,并打破外交惯例,提议将中欧五十周年高峰会移至北京举行,试图以此作为与特朗普谈判的筹码。不过,欧洲打中国牌效果有限,既受自身因素制约,也因特朗普重返白宫对中欧关系造成负面影响。

二、特朗普冲击下的欧美关系裂痕

特朗普上台加剧了欧美关系的紧张,但从历史角度看,这种裂痕并非其个人所致,而是结构性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。

(一)G7会议暴露关系困境

加拿大G7会议未发表共同宣言,特朗普借口中东冲突提前离场,撇下盟友商谈关税战。这一事件反映出欧美关系已进入无意义的“垃圾时间”,双方在小布什时代、两次特朗普执政时期及奥巴马时期都曾发生激烈冲突,跨大西洋关系的稳定性持续削弱。

(二)冷战后地缘政治变迁

冷战结束后,全球地缘政治发生两大变化:新兴国家崛起,以及欧美跨大西洋关系实质性走向尾声。欧美关系定型于二战,在冷战中因共同敌人(纳粹德国、苏联)和主战场在欧洲而紧密团结。但冷战结束后,双方既无共同敌人,欧洲也不再是美国的利益中心。欧洲视俄罗斯为安全威胁,美国则将中国崛起视为霸主地位挑战,导致中欧关系优于中美关系,俄美关系常优于欧俄关系。

(三)实力对比变化与利益分歧

欧洲实力衰弱后,丧失单边主义能力,转而重视国际规则,反对美国单边行动,以维护自身安全。而强大的美国追求行动自由,不受约束,这与欧洲倡导的多边主义模式相悖。例如,2003年伊拉克战争,法德联合中俄反对美国绕过联合国行动;科索沃战争时,欧美却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主权国家动武,反映出双方实力变化后的利益分歧。

(四)美国行为模式与欧洲模式的冲突

二战后,欧洲通过邦联式联合,摒弃武力,以谈判和经济合作解决问题,实现长期和平与繁荣,并试图将此模式推广至全球。而美国的行为模式更符合原始丛林状态或霍布斯所说的无政府状态,虽符合国际现实,却否定了欧洲模式。双方在价值观和国际秩序构建层面的冲突不可调和。

三、欧美关系的历史性转折

从历史维度看,欧美跨大西洋关系已进入尾声,特朗普执政只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,而非决定性因素。

(一)美国利益优先与欧洲边缘化

冷战结束后,美国将中国崛起视为主要威胁,在全球战略布局中,欧洲的重要性相对下降。美国在阿富汗撤军、与俄罗斯谈判等重大问题上,均未与欧洲充分协商,甚至损害欧洲利益,如高价向欧洲出售能源、《通胀削减法案》损害欧洲产业发展等。这表明美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,不再将欧洲视为核心盟友。

(二)欧洲的应对与无奈

面对美国的种种行为,欧洲虽通过多种策略努力维持盟友关系,但效果有限。欧盟试图通过打“中国牌”转移美国注意力,调整俄乌冲突立场迎合特朗普,但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,难以改变欧美关系的颓势。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,沦为美国利益的次要考量对象。

欧美关系进入“垃圾时间”是历史结构性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。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实力对比的变化,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不断扩大,双方在价值观、利益诉求和国际秩序构建上的分歧难以弥合。未来,欧美关系可能继续在摩擦与调整中徘徊,欧洲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,寻找新的发展路径。

作者:蓝狮娱乐注册登录平台




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蓝狮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