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背调”的真相:鸡肋、昂贵且侵犯隐私
日期:2025-08-04 17:25:06 / 人气:17

在商业活动和职场中,“背景调查”(背调)是一个常见概念,但实际上它存在着诸多局限性,是一个性价比低且可能侵犯隐私的行为。
背调的本质与普遍认知的误区
背调的定义与性质
背调本质上是调查背景,涵盖人的背景、企业背景、团队背景、项目背景等,属于尽职调查的细分项目,但很少独立进行,常作为其他尽调的辅助信息,起到佐证作用。
普遍认知的偏差
大众常因影视作品等因素,认为背调很容易,如电视剧中“大哥们”轻松查这查那。在面试入职场景中,HR进行的背调被普遍认为有较大作用,但实际上这种认知存在很大误区。
HR背调的局限性与无效性
调查方式与效果不佳
HR背调通常只是打电话,且联系电话可能是员工自己提供的,即便从公开渠道找电话联系,对方也不一定会配合。企业风控部门通常不许配合没提前打招呼的背调、函证、问询。
无法验证关键信息
员工的履历、学历、职称、项目经验、工作能力等关键信息,通过背调很难验证。查看离职证明、劳动合同、社保个税记录、工资流水等方式,比背调更靠谱。而且即便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真实,往往也只是提前打好招呼,只能验证员工人缘,难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。所以HR背调很多时候只是用来“装逼”,没有实际意义。
特殊领域背调的情况
债券投资领域的背调
在债券投资领域,虽然会关注一些周边信息,但也是包含在综合尽职调查中,包括收入、还款来源、资产质量、债务情况等。做纯债的可能会更关注实控人个人问题、家庭情况、不良爱好、资产分布等,但基本也不会单独做背调。并且调查实控人或团队的个人情况可能侵犯隐私,如家庭情况、隐藏关联公司、家人代持股权、不上征信的负债等很难查清楚。
关键岗位竞业情况调查
关键岗位竞业情况的调查是可以做的,有人专门从事此项工作,属于辛苦活,要蹲守、拍摄记录等。但在国内,除了一些美元基金和刚入行的机构,大多投资机构不会单独做实控人履历、背景、核心管理团队关系等方面的背调。虽然这些方面很重要,如股东关系、团队稳定性等,但通过投前尽调去调查难度大,且现在团队关系融洽不能保证未来也融洽。
国内机构的应对策略
国内机构往往不单独在投前尽调时关注团队关系等问题,而是直接解决后续环节的本质问题,如股权分散程度、管理决策机制、内控是否健全、企业文化、关键人才竞业情况等。通过制度设计,关注团队结构、股权结构、法人治理结构、管理制度、决策机制等方面,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,因为团队矛盾是普遍存在且难以通过单独调查解决的问题。
背调的合理应用场景
背调局限性极大,比较鸡肋,不值得单独拿出来做,但在投后管理时要重点关注,因为投后有大量时间和接触机会,可以关注各种侧面信息。
作者:蓝狮娱乐注册登录平台
新闻资讯 News
- 一辆摩托车的风光大葬:强制报废...08-18
- 动辄百万的创新药,商保如何接棒...08-18
- OpenAI 旧版回归,年度最失望 ...08-18
- 写于即将 3700 点的时刻,警惕伸...08-18